4月25日下午,重庆垃圾焚烧发电技术研究院(重庆资源循环利用与碳中和技术研究院)举办青年学术论坛。本次活动特邀我校冶金与动力工程学院青年学者杨宇博士担任主讲嘉宾,面向全院研究生开展《如何做研究 如何写论文》学术方法论讲座。

讲座聚焦科研工作的核心方法论,系统阐述了从研究设计到论文成稿的全流程要点。杨宇博士首先从研究与论文的社会价值切入,强调研究不仅是发现新知识与技术的关键途径,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核心动力;而论文作为科研成果的载体,既是学术交流的桥梁,也是推动工业技术革新的重要参考。
在研究流程的讲解中,杨宇博士结合自身科研经历,详细解析了科学探索的完整路径。他提出,确定研究主题需兼顾导师指导与自主创新,通过广泛查阅中英文文献并整理读书笔记,逐步明确方向;科研问题的提炼应立足实际需求,既可从实验中的意外现象出发,亦可基于文献综述发现领域空白。在形成研究方案时,他强调需避免主观臆断,需借助理论模拟或预实验验证可行性;而实验设计与验证阶段需注重团队协作与反复推敲,最终通过严谨的重复性测试确保结果的可靠性。
针对论文写作,杨宇博士分享了多项实用策略。他提醒学生严格遵守学术规范,投稿前需与导师充分沟通,避免一稿多投;在写作逻辑上,应聚焦前人研究的不足,通过理论与实验的对比分析凸显创新性;论文结构需层次分明,标题需简洁凝练,摘要应精准概括研究核心,引言需清晰阐明背景与意义,全文需以详实的数据和严密的逻辑支撑结论。
本次讲座为研究生提供了系统化的科研方法论指导,既涵盖技术细节,又强调学术伦理与创新思维。杨宇博士在总结中呼吁青年学者以开放态度拥抱学术探索,将理论创新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为资源循环领域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能。
杨宇,工学博士,副教授,2018年6月在重庆大学获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专业工学博士学位,同年10月入职重庆科技大学。研究方向主要是有机固体废弃物资源化与能源化利用。迄今为止,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重庆市教委科学技术研究项目2项、重庆市博士后特别资助项目1项、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开放项目1项,主持参与横向项目10余项。发表SCI/EI论文20余篇,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并做口头报告4次,以第一发明人身份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0项。